止,仙门也好大瑶也罢,都无望气之术,但小老儿我挖坟掘墓多年,多少是有些了解的。所谓气运,不是聚集在一处的,它可能分成了若干份。如国运,凡朝廷正统官员,入了品的,自然身怀一些国运。人若是个好官,受百姓爱戴,他冥冥之中积攒的气数自会有一部分留给后人,一部分会成为大瑶国运。反之,如各州刺史,代天下共主巡狩一方,若德行不佳,遭受百姓唾沫。亏损的就不只是他的阴德,也有王朝加在其身的气运。”
李乘风算是听懂了,意思是国运,其实在于民之信仰,而能收来几分,是看为官之人。
“是不是官阶越高,身上国运越重?”
曹倒斗笑着点头:“那是自然,七品县令、五品太守、四品刺史。都是一地主官,但官职越高,气运越浓。不过天下百官,至多占据国运三之其一罢了。有那柱国之臣配享太庙,王朝长久兴隆,久而久之,那那些供奉于太庙的名臣,便又占据了四分之一的国运。至于剩下的四分之二……”
说到这里,曹倒斗故意一个停顿。
李乘风暗骂一声老东西,悬剑司的暗卫又不会跟皇帝告状。
“剩下一半,在皇家。”
曹倒斗笑着点头:“是,但也要细分,一半的一半,是在皇家内庙,历代先皇身上。而这历代先皇,也有占的多与占的少的。”
说到这里,李乘风想知道的已经全知道了,但他还是问了句:“顾玄风占几成?”
曹倒斗闻言,笑着摇头:“侯爷啊!国运是依职位,而不是依爵位。就如同背剑侯是从三品的爵位,别州上掌剑是从四品上,京兆上掌剑是正四品下,所以即便侯爷领着正一品的俸禄,有着从三品的爵位,但身上所有的国运,也是按正四品来的。而能不能越来越多,就看侯爷能否对社稷有功,受百姓爱戴了。”
顿了顿,曹倒斗继续说道:“即便国师是大瑶王朝开国两百余年来,唯一一个在职的正一品官员,即便国师深受大瑶王朝百姓爱戴,他身上国运,撑死了也就是四分之一当中的五成而已。当然了,这也不是说是谁故意为止,好像即便是有三品以上的官职,也就是这样。气运本就是虚无缥缈的东西,这便是真正的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吧。”
他说的是这样,可在李乘风耳中,却是另外一回事。
李乘风略微沉思过后,便以心声问道:“灵溪,这么说来,封神与封官,好像差不多啊?”
灵溪懒洋洋答复:“确实如此,阳间官吏,阴司鬼吏,说到底,所谓封神,就是给鬼一个名分,于是便有了神灵。”
但李乘风说道:“可归根结底,是在于民心的。”
当官的积攒气运,要百姓爱戴。神灵要修为更上一层楼,要香火旺盛,说到底,还真就是一回事。
回过神时,曹倒斗已经将李乘风推出了门。
这位访古司司丞笑着说了句:“侯爷找风水先生的布告可以撤了,有人来找侯爷,咱们闲下来再聊吧。”
李乘风闻言,转头望去,却见访古司门前站着一位黑甲汉子。
李乘风一愣:“吴桐?你来作甚?”
这穿的也不是玄甲制式甲胄,更像是禁军啊?
吴桐咧嘴一笑,大步上前,在三丈之外恭恭敬敬抱拳,沉声道:“陛下有令,调两千神机营将士作为背剑侯府亲军,可由背剑侯调用在悬剑司,另命玄卫统领吴桐任侯府司马。”
李乘风嘴角一扯:“侯府什么时候能有司马了?还两千亲军?扯淡吗这不是?”
吴桐挠了挠头,干笑道:“我也觉得挺扯的,但旨意已经下了。听说为这个,今日内朝陛下跟济王大吵了一架,太子在边上劝架还被踹了一脚……”
李乘风揉了揉眉心,无奈道:“那不吵才怪,人家亲王才有八百亲兵,给我整两千,不是闹吗?”
吴桐无奈摊手,但脸上是挂着笑意的。
反正他这个侯府司马,是按亲王府司马官职来的,升官了啊!
李乘风嘴角抽搐,怎么跟项荆国要个兵,要一千给两千,还他娘成亲军了?老子手里有了兵,就不怕我反?
结果吴桐刚推着李乘风回了悬剑司,就又瞅见个熟人。
见吕南洲作势要跪,李乘风赶忙摆手:“说了不用跪,还有,你来作甚?”
上次侯府一别,这还是第一次再见吕南洲。
吕南洲冲着李乘风咧嘴一笑,抱拳道:“见过少将军,我刚刚收到调令,改任背剑侯府典军,调令上还说,可由少将军随意调用我于悬剑司。”
李乘风呵呵一笑,典军?是不是还得有副典军,掌领校尉呢?这样我这侯府不就跟亲王府一个规格了。
吕南洲笑盈盈问道:“少将军,有我一个典军,那自然少不了另一个,最少六位副典军是要有的,这是好事啊!”
李乘风无奈道:“好?我那舅舅跟顾玄风,没憋什么好屁。”
虽然还不知道他们什么意思,但李乘风心中不妙至极,总觉得要被坑。
第三十二章 有点儿损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